【黃嬿】
賈伯斯改變了世人看世界的方式,在冰冷的科技業注入美感與生命 ,不僅打破科技產業僵硬的慣性,推動了科技產業自電腦與URI網址 誕生後的首次典範轉移,完美的商業模式也催生新興產業快速竄起, 其中受惠最大的無疑是曾經歷.com泡沫化的網路產業。
若說Apple產品是一個頂尖工藝技術精心打造的實體平台,網路絕 對是囊括全世界所有創造力、獨一無二的虛擬平台。完美的商業模式 如iTunes與App Store將兩者結合,讓網路的創意可以賣錢,也替搖 搖欲墬的音樂產業、出版產業摸索出一條似乎可行的經營方式。
台灣的自由市場制度,文化積累以及文明發展的速度,都是網路產 業成長的絕佳環境。尤其是近幾年台灣服務業蓬勃發展,「以人為本 」的觀念從市井中醞釀擴散,文化創意產業受到重視之後,也間接讓 創新的重要性被廣泛接受。台灣的網路創業潮,就在「創新+服務」 概念的異質結合催化下,迅速蓬勃蔓延。
拓墣數據顯示,智慧手機、平板機出貨量近年皆呈現爆量增長,特 別是2012年平板機出貨量年增率將超過4成,智慧型手機於亞太新興 市場成長率也逼近3成。因為人們相信並願意購買智慧終端產品,間 接推動全球網路使用人數,企業經營者不得不重視網路媒介,網路原 生企業也終於能夠開花結果甚至公開上市,和實體企業一較高下。
企業網站 助攻新事業
例如,從網路販售流行女裝的東京著衣,即是從網路通路起家。緊 握網路低價和資訊更替迅速的特性,該公司憑藉快速的學習力與執行 力,打破一般人接觸時尚只能透過紙上談兵的限制,藉由平價和敏銳 的流行嗅覺讓時尚進入民間,創造一波波的流行女裝風潮。
也有網站經營者集結網路社群力量,以創造口碑的方式,代理產品 於網站上販售,而成功成為網路原生企業。「Mamibuy嬰幼兒用品推 薦網站」,即是鎖定新手父母族群,對於嬰幼兒產品的大量需求市場 。Mamibuy內部特別成立品管團隊,篩選出優良產品,充分利用網路 社群來推廣產品。類似使用者導向的服務模式,也是網路原生企業當 中常見的成功關鍵。
傳統企業藉由網路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幫助企業在實體世界之外, 增加營收來源,或是拉抬企業形象間接帶動主體企業營收增長,都是 傳統企業開始經營網路事業,或紛紛擴大網路部門的主要原因。
自2000年網路泡沫化之後,世人對網路這個虛擬世界的認識,除了 作為草根媒介之外,對於如何在網路上行商業化,一直摸不著頭緒, 實體世界的權力結構仍然主宰大部分的商業行為。逐漸地,由於資料 數位化和P2P軟體讓內容被大量免費分享,網路讓音樂、電影和出版 等創意內容生產商被打得遍體鱗傷。有人說內容分享是草根力量抬頭 ,企業則認為是強盜行為,創意被免費分享扼殺,內容創作營收銳減 。在免費和付費享受內容的兩極力量拉扯下,使內容創作突然沉寂好 一陣子,網路因此被認為是內容創作的破壞者。
網路平台 首重解決方案
直到iTunes和App Store商業模式問世,才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 網路價值不在「創造」,而在「服務」。畢竟人們永遠都需要好的內 容創作,內容並不會因網路而死,反而可以創造服務對價。實體世界 的服務市場早就有買賣關係存在,網路的新創服務模式才是創造網路 價值的關鍵。
台灣網路服務體現在平台經營上,勝出關鍵在於察覺需求,強化系 統間或是資訊間的收集與整合能力,以及資訊全到位之後所提供的服 務品質。如獲得今年金網獎平台獎,經營電子票券平台的「活動通A ccupass」,設計一條龍的票券雲端代管服務。消費者持智慧手機掃 描QR Code就可做驗證終端,網路資料分析工具也讓活動主辦單位可 掌握銷售報表分析消費族群,是台灣首家完整購票服務平台,其服務 品質及獲利模式備受看好。
若有好的內容把關者,免費內容也可成為營利來源。「City talk 城市通」是匯集全台各地展演活動與促銷等資訊,透過專業編輯與行 銷團隊,發想各種玩樂主題,替消費者安排休閒時光去處,並結合G +、Plurk、Facebook與微博等社群力量,及無名小站與Fashionguid e等外部網站串連,提供台灣文創業者一套完整的整合行銷方案。
創新網站 贏在獲利潛力
網路產業看似將大展鴻圖的今日,光談產品概念的創新已不夠,現 在產業關注的是如何找到創新商業模式。如Google透過免費的網路工 具共享,創造廣告獲利模式已成典範,Facebook等各種社群網站,大 發利市也是憑藉著社群人口結構來販售廣告版位,因此聚集人氣絕對 是網路經營的入門磚。尤其是在網站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除了商業模 式創新之外,產品定價、流程服務以及介面創新,都是創造網站差異 化,吸引流量的關鍵。
以獲得今年金網獎創新獎的「Finder電子刊物加值平台」為例,該 網站提供製作雲端多媒體互動電子書的工具,只要三步驟的簡單流程 ,即可將內容同步刊登於PC上多種瀏覽器,以及Android裝置和iPad 等載具上觀看。且網站的外部連結性強大,如書本資訊頁可連結企業 粉絲團或訂購頁面,讓企業可透過此平台的延展性,增加銷售機會。 因此,創新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網站經營之道在於加值服務必須夠 誘人,生意就會自然上門。
台灣的創新能量,在App商業環境下正如泉湧般體現,過去台灣習 於製造代工而培養出被動式的思考模式,近來已發生質變。特別是網 路Y世代的年輕人,特別熱衷打破體制,強調自由與生活享樂,加上 台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讓整體社會接受以客為尊的價值觀,了解何 謂從需求出發來解決問題,並且相信網路可改變世界。因而造就了這 波在無薪假風波下,IT人棄業潮和網路創業潮同時湧現的交叉世代。
因此,網路產業只要有了商業模式,有了實體世界沒有的加值服務 ,有了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就很難發生泡沫化。現代人工作和生活娛 樂都離不開網路,人人需要網路,而網路又能打破市場藩籬。有了平 板機、智慧手機,加上未來的智慧電視,又能賺到跨界的錢,一個這 麼龐大的商機,只要一些簡單概念便可全盤通吃,誰能夠眼睜睜放棄 這塊市場?
預期這波網路創業之火將會持續燃燒個好些年,全球網路產業在不 景氣下將持續壯大。台灣無論是傳產或是IT產業皆面臨全球產業轉型 、升級,甚至市場與人才轉移等全面衝擊,若能順應質變並重視網路 產業的全球商機,或將觸角延伸至網路新事業開發,或許有機會倖免 於這波經濟大衰退影響,找到新的獲利泉源。(作者:拓墣產業研究 所專案副理黃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